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长宏策略,其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。为夯实基层根基、激活治理动能,怀宁县高河镇聚焦村级后备力量选拔培养,通过明确标准拓渠道、精准培育强本领、健全机制激活力,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、群众信赖的后备干部队伍,为基层持续发展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
锚定“选苗”标尺,多元渠道拓宽储备“蓄水池”。高河镇在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工作中,始终以构建基层治理人才梯队为目标,创新建立“多维甄选、动态优储”机制,着力破解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不优、能力断层等问题。在选拔过程中,坚持将政治标准作为首要标尺,优选政治素质强、带富能力强、群众口碑优、发展实绩优的人才,既可从现任村民小组长、网格长中发掘表现突出者纳入储备库,也要特别注重从乡村振兴一线挖掘“潜力股”,将返乡创业能人、新型职业农民、退役军人、返乡毕业大学生等群体纳入重点储备库,确保后备干部既接“天线”又接“地气”。选拔程序采取个人自荐突破身份限制、群众举荐扩大参与广度、组织推荐确保把关精度的“三维荐才”模式,配套实施村级初审过滤、镇级联审筛查、部门专审核验的分层审查机制,既保证源头活水又严控质量关口。同时注重队伍结构优化,着力提升35岁以下、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女性后备力量占比长宏策略,高河镇组建专班分3组遍访全镇23个村(社区),对后备干部的人数、年龄结构、学历等信息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镇村两级备案名册。近四年来已储备后备干部49名,其中35岁以下占比65%,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9%,女性占比28%。
强化“育苗”实效,“训”“炼”融合锻造实干“先锋队”。高河镇围绕提升村级后备干部履职能力,构建“精准培训+结对帮带+实践历练”的立体化培养体系,助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。依托镇党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开设政策法规、基层党建、乡村振兴等专题课程,邀请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及两委成员手把手传授群众工作方法、基层治理技巧,帮助后备干部掌握履职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。此外,推行“基层党组织书记+1名‘两委’主干”的双导师帮带制,导师通过日常谈心、工作指导、经验传授,帮助后备干部明确努力方向,破解工作难题。每季度开展一次“后备干部工作交流会”,让大家分享心得、互学互鉴。结合基层治理重点任务,安排后备干部深度参与村(社区)日常事务,让他们跟岗网格管理、矛盾调解、便民服务等具体工作长宏策略,在处理邻里纠纷、落实惠民政策、组织文体活动中积累经验。同时,有意识地把他们放到防汛抗旱、拆迁安置等急难险重岗位“墩苗”,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担当精神和处置能力。镇党委定期跟踪评估培养成效,根据表现动态调整培养措施,确保后备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,逐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基层治理骨干。
完善“护苗”机制,双向施策激活队伍“新动能”。高河镇健全村级后备力量管理和激励机制,聚焦“精神激励+成长赋能”。实行“一人一档”动态管理,详细记录个人基本信息、培养轨迹等内容,从政治表现、工作实绩、群众口碑、团队协作四个维度设置具体指标,比如政治学习出勤率、参与项目完成率、群众满意度测评得分等,避免评价“凭印象、靠感觉”。实行“季度跟踪、年度汇总”,对积极性不足、履职不力的及时调整出库,确保队伍“有活力、能战斗”。将后备力量纳入村(社区)“大家庭”,邀请参加节日慰问、集体活动,增强其对村(社区)的情感联结。打造交流平台,定期组织后备力量开展经验分享会、技能比拼等活动,在座谈会上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,及时疏导情绪、解决问题,同时让他们在互动中找到价值感和归属感。搭建成长平台与发展通道,安排后备力量列席“两委”会议、居民代表大会,参与议事协商、民情收集等工作,使其在实践中熟悉决策流程和服务规范,迅速适应岗位要求。结合重点工作设立“责任岗”,让后备力量牵头负责邻里矛盾调解、文化活动策划、便民服务优化等具体项目,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,形成“实干有舞台、成长有路径”的良性循环。此外,明确职业发展路径,比如在“两委”换届时,优先推荐表现突出的后备力量进入班子,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人才评选,让他们看到成长希望,避免“看不到前景”而流失。
(金金)长宏策略
新立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